Welcome to GoBozor
Price from:
84,638 so'm
Specifications
Guaranteed delivery time
If we are 45 days late, you will receive your order for free. More details
Always in touch with you
We will answer any questions every day.
Secure payment in a convenient way
We will accept payment by any card
BNPL available
About the product
Characteristic
Copper contains silver
99988-222
Handmade
9525
200
Chime
Copper out
General
No
Religious Supplies
None
Yes
Strike
No
No
Description
铜击子
为纯铜打造,并含3%的银,声音纯真清脆。欢迎来电订购。联系电话:13187166589
【宝贝描述】: 此宝贝出于法器制造厂.可伸缩.携带方便.音质好.全程规范制做.有几十年的生产经验.保证每个产品出厂都合格.图片都是实物拍摄.请广大朋友放心购买.
【小号规格】:直径5CM,未伸长15.7cm,伸长后可达32cm,
【大号规格】直径5.8CM,未伸长16cm,伸长后可达33cm,
其他款产品
引磬,又称击子,《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称云磬。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盛行。
磬体用铜铸成,呈仰钵体,与铁磬或碰铃相似,磬口外径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米~0.8厘米,磬体下端钻有小孔,仰口钉于磬柄上端。磬柄木制, 柄长25厘米~30厘米、柄径1.6厘米~2厘米,柄体外表旋有各种宽、窄、圆、尖环状条纹 为饰。磬棰又称磬钎,用细铜棍或铁棍制成,上圆下扁,直径0.6厘米,长度与磬柄相同。
演奏时,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举过胸部与口相齐,右手执金属磬钎敲击磬体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广泛用于佛教各种法事中。纳西族用于洞经音乐合奏。是佛教寺院中使用的宗教乐器,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
【引磬】
寺院中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又称手磬。形似酒盅,直径约七厘米,形状与仰钵形坐磬相同。置于一根木柄上端,木柄长约三十五厘米,用细长铜棍敲击。
引磬之名,见于《敕修清规》卷二达磨忌条(大正48·1117c)︰‘行者鸣手磬,维那出班。’同书卷八〈法器章〉云(大正48·1156a)︰‘小手磬,堂司行者常随身,遇众讽诵鸣之,为起止之节。
引磬,又称击子,《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称云磬。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盛行。
磬体用铜铸成,呈仰钵体,与铁磬或碰铃相似,磬口外径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米~0.8厘米,磬体下端钻有小孔,仰口钉于磬柄上端。磬柄木制, 柄长25厘米~30厘米、柄径1.6厘米~2厘米,柄体外表旋有各种宽、窄、圆、尖环状条纹 为饰。磬棰又称磬钎,用细铜棍或铁棍制成,上圆下扁,直径0.6厘米,长度与磬柄相同。
演奏时,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举过胸部与口相齐,右手执金属磬钎敲击磬体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广泛用于各种法事中。纳西族用于洞经音乐合奏。是寺院中使用的宗教乐器,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
Characters
Copper contains silver
99988-222
Handmade
9525
Description
铜击子
为纯铜打造,并含3%的银,声音纯真清脆。欢迎来电订购。联系电话:13187166589
【宝贝描述】: 此宝贝出于法器制造厂.可伸缩.携带方便.音质好.全程规范制做.有几十年的生产经验.保证每个产品出厂都合格.图片都是实物拍摄.请广大朋友放心购买.
【小号规格】:直径5CM,未伸长15.7cm,伸长后可达32cm,
【大号规格】直径5.8CM,未伸长16cm,伸长后可达33cm,
其他款产品
引磬,又称击子,《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称云磬。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盛行。
磬体用铜铸成,呈仰钵体,与铁磬或碰铃相似,磬口外径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米~0.8厘米,磬体下端钻有小孔,仰口钉于磬柄上端。磬柄木制, 柄长25厘米~30厘米、柄径1.6厘米~2厘米,柄体外表旋有各种宽、窄、圆、尖环状条纹 为饰。磬棰又称磬钎,用细铜棍或铁棍制成,上圆下扁,直径0.6厘米,长度与磬柄相同。
演奏时,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举过胸部与口相齐,右手执金属磬钎敲击磬体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广泛用于佛教各种法事中。纳西族用于洞经音乐合奏。是佛教寺院中使用的宗教乐器,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
【引磬】
寺院中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又称手磬。形似酒盅,直径约七厘米,形状与仰钵形坐磬相同。置于一根木柄上端,木柄长约三十五厘米,用细长铜棍敲击。
引磬之名,见于《敕修清规》卷二达磨忌条(大正48·1117c)︰‘行者鸣手磬,维那出班。’同书卷八〈法器章〉云(大正48·1156a)︰‘小手磬,堂司行者常随身,遇众讽诵鸣之,为起止之节。
引磬,又称击子,《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称云磬。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盛行。
磬体用铜铸成,呈仰钵体,与铁磬或碰铃相似,磬口外径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米~0.8厘米,磬体下端钻有小孔,仰口钉于磬柄上端。磬柄木制, 柄长25厘米~30厘米、柄径1.6厘米~2厘米,柄体外表旋有各种宽、窄、圆、尖环状条纹 为饰。磬棰又称磬钎,用细铜棍或铁棍制成,上圆下扁,直径0.6厘米,长度与磬柄相同。
演奏时,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举过胸部与口相齐,右手执金属磬钎敲击磬体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广泛用于各种法事中。纳西族用于洞经音乐合奏。是寺院中使用的宗教乐器,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